
昭灵庙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著名侨村--新厝镇江兜村,原名“赵仙师行祠”。始建于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宋绍兴八年(1138年)始称“昭灵庙”,主祀张仙师。元代一度遭毁。明洪武年间重兴。
虽经历清初迁界,康熙朝复界时仍存。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嘉庆元年(1796年)两度重修。“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破坏。1979年,当地华侨捐资重修。
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福清县昭灵庙,县南六十里,号余坑,其山之阳,有神降焉。古老相传,昔张仙师乘铁舟抵浮山……舍舟而陆,憩于磐石……陟而北,留巨迹鹿踪于苍石上……”
昭灵庙现存的木梁柱构件,基本保留清嘉庆元年(1796年)大修时的原貌,尤其比较罕见地保留了那时刻有题缘金者姓名与款项、对联的木槅板。
昭灵庙是福清、莆田、仙游奉祀赵昇的昭灵庙的“本庙”,其主神在宋代受敕封并累次加封。此庙属小却能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赐额,并得《宋会要辑稿》记载的印证,是研究宋代礼制与神庙规制的实例。
昭灵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宋代具有海洋性宗教信仰的庙宇,又是海洋商业贸易航线途中停泊点,还是十分珍贵的海洋贸易交通遗迹,对研究福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海丝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2011年列为福清市文物保护点。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