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六月六,安阳东部有一种风俗叫“晒龙袍”,这种习俗由宋代沿袭至今。
啥是"晒龙袍"呢?六月六这天人们都要把衣服、书籍等拿出来晒一晒。据说 晒过的东西会整个夏天不生虫。每到这一天,不但民间老百姓将衣物搬出晾晒,就连寺庙中的和尚、道士、尼姑也要把道袍僧衣和经书搬出来晾晒。善男信女们便纷纷前去观看,也正为此,便在某些地方形成了庙会。
不仅如此,六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六月六这天,人们还有赏荷的习惯,十里八乡的男女会一起涌到有荷花盛开的地方,去观赏荷花的美姿.女青年会故意指示男友下水摘荷,并要赠送于己,以表示爱情。这些不仅在安阳东部,而且在整个华北也成为时尚,十分盛行。
勤劳善良的安阳人深谙世故,讲究情义和礼俗。农历六月六日,不仅是民间百姓将衣物搬出晾晒的好时节,安阳东部还有这样一种风俗,即这年六十六岁的老人,都喜好在这天过生日(因为在旧时,能活到六十六岁的老人不多),要在晒衣物这天好好地庆祝一番。故民间有“六十六,一块肉”的说法.六十六岁的老人吃这块肉时,要倒坐在门槛上吃,据说这样倒坐着吃了肉,还能再活六十六,意思是指望自己长命百岁。
豫北一带民间,在老母亲66岁生日那天,出嫁了的闺女要回娘家去给老娘拜寿,带去的礼物也是一块大肉,这块肉虽然很平常,却很有讲究,他必须是一刀割来的,不添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也不讨价还价,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群众一般都这样说“六十六,吃块肉”。
那为什么非要这样呢?这是啥说法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叫秀姑,出嫁到很远的地方,她非常想念家乡,特别思念生她养她的老娘,可是路太远,结婚七八年了,没有机会回去探望。
这一天,她屈指计算了一下,老娘已经66岁高龄了,心想:老娘年纪大了,再不回去看看,恐怕这辈子就见不着娘的面了,就和公婆丈夫商量,要趁老人“六六”大顺之年,回去看望一下,以报答小时侯老娘一把屎一把尿哺育成人的大恩大德。
公婆和丈夫听了媳妇的话后,觉得有理,娘生儿女,纵然相隔千里,也有藕断丝连的感情,媳妇进家十几年,十分勤快贤惠,一次娘家都没回过,确也该回去看看老娘了。公婆问:“你给老娘带点啥礼物呢?”媳妇想了想说:“女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看还是偿还老娘一块肉,用这块肉报答老娘的生身哺养之恩吧”。
第二天,绣姑带着夫君去集上割肉。卖肉的听说他是要带回娘家的,就选择了一块肥瘦均匀的好肉,一刀割下来,说:“有多少算多少吧,去下来显得少,不好看。添点呢,又零碎,路上不好带.”她也不讨价还价,也没计较斤两,拿着肉就上路回家看老娘去了。
秀姑夫妇告别公婆,朝行夜宿,急急赶路,回到娘家那天,正是老娘66岁生日那天.街坊邻居看见她回来了,十几年没见面分外亲热,就问她:“你娘过生日,给你娘带啥好吃的来啦?”
“我带来了一块肉,这里还有我家公婆给娘的绸缎布匹”。
众人听后都说:“女儿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这么远还给老娘送肉过生日,作娘的真有福气,作闺女的孝顺诚心可见。
这件事被传开后,人人都夸闺女好,远村近邻出嫁的闺女也都想受到父母的爱戴,受大家的赞美,就都在老娘66岁生日那天,争相给老娘送块肉。从此以后,66岁吃块肉的民间习俗就这样沿袭至今,广大的城乡便做为孝敬父母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