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居以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最有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山西民居又以汾河流域的祁县、平遥最华丽,最具代表性;“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则有民宅千处。”祁县民居最有名的是乔家大院,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而“渠家大院与之相比,堪称双璧,甚至在局部建筑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渠家大院在山西民居建筑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祁县,因古代有“昭馀祁泽薮”而得名,又称“昭馀”。公元前6世纪中期,晋悼公分昭馀祁给公族大夫祁奚作为食邑地,到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诛灭祁氏,将昭馀祁划分为七县,祁县正式作为县建制产生。1994年元月4日,祁县城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进入祁县县城,老远就见到新修的古城商业街:祁县晋商老街(东大街),渠家大院就在东大街里面不远处的路北。
渠家大院坐北朝南,外观为城堡式,墙头有垛口式女墙。宽敞高大的阶进式大门洞,上面高耸着一座玲珑精致的眺阁,上刻有“纳川”二字,有吐纳百川之财的意思,整个门楼巍峨壮观,气势威严。在其对面是渠家三兄弟之一渠源浈的宅院。
进入院内,有各自独立的八个大院。第一个院是石雕栏杆院。石质雕刻栏杆的镂空图案精美,主要功能是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分割空间。
再往里走,经过一座10余米高的木制牌楼,就进入了渠家大院的主院“五进穿堂院”(里五外三式),全长99.8米,取“九九回春”之意。首先看到的是东侧的牛房院,过西侧得“慎言语”的牌坊和一条青砖通道,就进入大院内。南北共有四个院子,南面是两个小四合院,北面是两个统楼院,共有房屋240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渠家各代在经营商业获取巨额利润之后,便在祁县城内大兴土木,营造宅院。祁县古城东半城到处都是渠氏家族精美绝伦的房产建筑,约有四十多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现在向公众开放的渠家大院建筑共有六处,分别是:渠家大院主院、长裕川茶庄、珠算博物馆、度量衡博物馆、雨楼家私馆和晋商镖局。
渠家大院(主院),位于祁县县城东大街路北,晋商老街东端,距离乔家大院5公里。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名门渠源潮的故居,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后经其嫡孙渠本翘改造扩建,成为内分栏杆院、五进穿堂院、牌楼院、明楼院、戏台院、统楼院、三合院和牛房院等8个大院,内套19个四合小院,共有房间240间的大宅院。2006年5月,渠家大院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
在大院中开辟的晋商文化博物馆,意在弘扬晋商精神,树立“商可富民兴晋”的观念,激发人们振兴山西经济的雄心。陈列展分晋商总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七大系列,28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灯光、电声等现代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筑已基本修复,展览内容将陆续增多。
渠家大院很多房间又都是“晋商文化博物馆”。1-4展室的主题就是“晋商纵览”,详细地说明晋商是如何从崛起又走向繁荣的。第5—8展室展出的是著名商号。比如永聚祥茶庄、当铺、京广货店、烟店、药店、粮店等简况。第9--16展室列举了山西各地的巨商大贾,比如介休侯家和范家,祁县乔家和渠家,太谷曹家,沁水柳家,平遥李家,灵石王家,榆次常家。第17--21展室展出的是“商界盛事”。第22-27展室的主题是“渠氏家族”。第26、27两个展室展出的是世界绝种动植物化石。
一是,布局上变化统一。院落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开在东南角。每院自成体系而又集合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各个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屏门相隔,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
二是,外实内静。四合院的结构,从宅院外面看,外围是砖砌的不开窗户的高大的实墙,砖墙厚实稳重,有很强的防御性;内部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阻隔了外面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吆喝叫卖的嘈杂之声,使宅内形成一种安宁恬静的生活环境。
三是,门道很有讲究。过去有“由低到高代出英豪,由窄到宽富贵如山”的说法,因而,五进的门并在同一条轴线上,而每一道门都比上道门往东偏,且每道门都比前一道门位置更高一些,宽度增加一些。这样设计应当是取聚财免祸、通达富贵之意。
四是,屋顶别具特色。有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形式各异,但都是单坡屋面,屋面内倾,外墙又高大,雨水向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
五是,文化气息浓重。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刀法精良,寓意祥和;匾额、楹联等有30多处,内容有尊崇儒教礼仪、勉励读书习经、修身养性等多方面,极为丰富。如,“慎言语”、“善为宝”、“读书乐”、““慎俭德”、“学吃亏”、“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等。可以说,渠家大院是众多晋商民宅中富有情趣的一座院落。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