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景观和地面景观两部分,走进景区大门,一般是先进到地下景观区。地下景观区建筑面积9000平米,它包括西游文化长廊、火焰山地理文化厅、高昌历史名人厅、巨型温度计展示厅、国家领导人留影展厅及酒吧、休闲购物中心等。地下景观区的核心是地宫,进入地宫的通道,就是“西游文化长廊”,长廊长50米、宽6米,两壁有24幅取材《西游记》的浮雕,生动的再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长廊尽头,就是圆形地宫,地宫又分为内外两圈,外圈里有地理文化厅、高昌名人厅、国家领导人留影展厅及酒吧、休闲购物中心等。地理文化厅用火焰山微缩沙盘展示了火焰山的地形地貌,四周墙面用壁画、浮雕、文字系统地介绍了吐鲁番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地理文化。
地理文化厅的北面,是高昌名人厅,里面展示有14尊人物雕塑,这些人物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都对高昌做出过历史贡献,如高昌国国王鞠伯雅、唐代高僧玄奘、吐鲁番回鹘王国农学家鲁明善、北宋旅游家王延德、明朝外交家陈诚等。还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他于天宝八年(749年)来到西域,在北庭和西州(高昌)生活期间,写下了十多首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诗篇,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此外,该厅还介绍了一些曾经到过高昌的外国人,他们有的是来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有的则是来这里大肆窃掠资源和文物。其中有一幅九世纪的“龙腾图”,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图中描绘群山密林中有一池碧水,烟波浩渺,游龙腾跃,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艺,可惜当年被掠,现存德国柏林。
在地宫内圈的中心,高高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温度计,这根落成于2004年8月16日的立体造型温度计,名叫“金箍棒”,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巨型温度计直径0.65米,高12米,温度显示高5.4米,可以实测摄氏100度以内的地表温度、空气温度。
环巨型温度计的墙壁,高达4米,墙壁的浮雕,描绘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及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入炼丹炉并蹬翻炼丹炉炭火形成火焰山的系列故事。
地宫里装有空调,感觉还挺舒服,可一从地宫西面走上地面,顿时感觉深陷火炉,周身犹如炙烤。抬眼望去,眼前这座赭红山就是火焰山的主峰——海拔851米的胜金峰。火焰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势,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褶皱,在阳光的直射下,就像热浪滚滚,加之山体表面寸草不生,70℃以上的地温和灼烈阳光照射在裸露的红色沙岩上,更像熊熊烈焰在燃烧,因此南北朝时就被称为“赤石山”,唐代则称“火山”,从明朝初年开始,正式称为“火焰山”,而吐鲁番也因此被称为“火洲”。
地面景观区北面,有孙悟空、铁扇公主及牛魔王的大型铜雕,其造型出自《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过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神话传说: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八百里火焰山,唐僧望着熊熊大火打坐求佛祖保佑,猪八戒直喊热,沙和尚则垂头丧气,白龙马热得现了原型,只有孙悟空跳在云端,四下探望,寻思扑灭大火之法。铁扇公主看到唐僧师徒被困在火焰山,把芭蕉扇藏在身后,就是不借给悟空。铁扇公主不借芭蕉扇,打斗一触即发,牛魔王骑着金睛兽怒目而视,随时准备参加战斗。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太上老君丢进八卦炼丹炉,用三昧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当煽火童子打开炼丹炉时,已炼成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一脚蹬倒炼丹炉,两个煽火童子惊恐万状,金丹散落一地,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鲁番,就形成了火焰山。 在地面景观区的南面,就有关于这段传说的雕塑,据说,炼丹炉底座的灰烬,至今还能烤熟鸡蛋。
其实,整个火焰山景区造型就是一座直径20多米的炼丹炉,围绕丹炉一周,还有8个栩栩如生的扇火童子,身在地宫,可以体会当年孙大圣被关在炼丹炉内遭三昧真火煅炼的感觉,置身地表,则让人感觉火焰山的热气就是炼丹炉散发出来的,这种形象设计可谓别具创意。
拴马桩和踏脚石在吐鲁番市胜金乡西南10公里处,从312国道西北望去,峰峰的火焰山顶上,有一石柱,巍然矗立,形同木桩,人称“拴马桩”。据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处,曾把白龙马拴在石柱上,拴马桩由此而得名。 在拴马桩不远处,有一巨石,相传是唐僧上马时用的踏脚石。 栓马桩维吾尔人称之为“阿特巴格拉霍加木”。据说穆罕默德时代,有个圣人名叫艾力,来到火焰山,曾把马拴在石柱上,以后人们就把这根石柱叫 “阿特巴格拉霍加木”(意为拴马桩)以示纪念。 开车由木头沟进入火焰山腹地西洲天圣园,就 能看见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群塑。只见孙悟空腾云驾雾,肩扛芭蕉扇在前开路,唐僧气宇轩昂带着猪八戒和沙和尚,牵着白龙马,慢步徐行。
虽然火焰山地面寸草不生,但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著名的吐哈油田就在火焰山南北一带。(摄影:南京的哥)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