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老人们讲:早些年间,黄龙塔下有座大庙。香火繁盛,方圆几百里没有不知道的。可这大庙咋又没了呢?你得听我慢慢讲:
那是一千多年前了,农安县城当时叫黄龙府,没现在这么大,紧靠伊通河西岸。当时这个河,也不叫伊通河,叫易屯河。
原来,农安这地儿都是老鞑子占着,他们多是养牲口、打猎的。汉人不多,大半都是开荒种地,心眼活泛的也往关里捣腾点儿山货、皮毛、牲口啥的。城西门外就住着这么个人,人们都叫他荆先生,开过塾馆,家道殷实。他就常往来关里关外,捣腾些参茸、骡马。
有这么一年,荆先生又链了二十几匹黄龙府地方出的名马,过了山海关,一路南下,走到雄州地界,不防被一伙山贼把马匹和盘缠劫了。急火功心,晕倒在路边,正好一个和尚路过,便把他救到庙里。荆先生在庙里养了一阵,还是病病歪歪,身子拿不成个儿。他心灰意冷,走投无路下,便落发出了家,取法号慧通。谁知这一出家,荆先生的病反倒好了。从此,他便广结善缘,诚心修炼,几年功夫,慧通就成了庙里德业高深的和尚。
慧通一心向佛,总想回黄龙府弘传佛法。这年他用化来的香火资捐了两尊金佛,带回关东来了。回到家里他把田产、房舍都典卖了,把所有的钱财分成两份,一份给家人维持生活,一份他拿着在黄龙府西门外起了一座大庙,把两尊金佛供在正殿。开始宣扬佛法,教人向善,为一方百姓造福,香火也越来越旺。方圆百十里的百姓都来上香、赶庙会。常有祈福免灾的,把庙里的两尊金佛真身向四方传扬,这座寺庙也就愈发声名远播了。
话说几十年过去,当时是辽圣宗年间,全国上下都信佛,皇上听说黄龙府有座庙,香火鼎盛,住持慧通是位有道高僧,便一纸诏书把慧通宣到皇宫,宣讲佛法。当时慧通已经八十多岁,却红光满面,须眉洁白,法相庄严。皇上见了大喜,命速建法坛,请高僧开坛讲法。慧通在上京讲法一个多月。最后皇上亲题"黄龙寺"大匾,派朝里主管佛事的官,带着万两白银,随慧通来黄龙府扩建大庙。当时钦差征地百亩,扩修佛殿,又在庙里择高地修起了一座十三层佛塔,在塔要封顶时,慧通把二代大弟子广缘找来传了衣钵,并密嘱一事,当晚便圆寂了。
自此御赐黄龙寺香火就更盛了。
话说辽朝末年,连年征战不断,黄龙府也频换主人,常有族部揭竿而起,攻城掠地,有这么一股蒙古草原边儿的寇盗流窜到黄龙府地界儿,打家劫舍,谋财害命。也不知怎么就打听到,黄龙寺有两尊金身真佛,价值连城。便趁着一天傍晚前后,打进黄龙寺,把庙里翻了个底朝上也没找到两尊金佛,大殿供着的只是涂了金粉的泥胎。强盗把一群和尚都赶在大殿里,逼问金佛下落,可是谁也说不清,当时的住持是了凡老和尚,也是位有道高僧,口称传到他这里,住寺僧已经一十二代,寺里佛身从来也没动过,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最后众强盗没法,把其余和尚都撵出大庙,只留下了凡老和尚严加拷问,想找出金佛。强盗一伙人留在庙里掘地三尺,找寻金佛,把庙里的大小菩萨都捣碎了,可就是没见金佛的影儿。
这一天,黄龙寺来了一个行脚僧,背着个大褡裢,跟强盗说想在寺里住下,哪知不由分说,便被众强盗抢了个精光,然后又把他关了起来。
强盗发现行脚僧褡裢里有一匹赤金火龙驹,纯金打造,高有尺许,通身火碳样红,金光闪闪。强盗们越看越高兴。
行脚僧被关进后院柴房,看房里还吊着个老和尚,赶忙把老和尚救下,从后门逃出寺来。
再说庙里那伙强盗,得了火龙驹排宴庆贺,杀猪宰鸡,狂喝乱饮,一个个正醉醺醺呼三喝四,忽然那火龙驹口吐烈火,无论什么沾上就着。众强盗四面逃跑,可山门紧闭,怎么也打不开,最后都活活烧死了。
那了凡和尚被行脚僧救出,昏昏沉沉倚在一土坎下歇息,忽听得身后大庙方向一片声地狂喊,忙挣扎起来看,只见大庙着起冲天大火,赶忙磕磕绊绊地往回跑,跑到庙前已是一片火海。
等到第二天早晨,老和尚见眼前一片残砖断瓦,冒着缕缕白烟。他扑跪在地,号啕起来。这黄龙寺先师传下已经十二代,一朝毁在他手里,怎能不痛心疾首。哭着、哭着,老和尚在烟雾迷漫中看见巍巍塔影,辉映祥光,矗在那里,他赶忙扑到塔前,看见百亩大寺的瓦砾堆中,青砖佛塔,半砖块瓦无损,心中豁然一亮,忙合什一揖下去,口中涌出:南无阿弥陀佛!
原来,在修塔时留有一暗室,慧通圆寂前便交待二代住持广缘把两尊金佛移在塔中,后来就只有住持知道这一秘密了。到此时,老和尚转悲为喜,心生顿悟。
后来,兵荒马乱,再无人重起大庙,只有老和尚在塔下盖起一间小茅屋,晨昏与宝塔为伴,整天敲着木鱼,诵着禅经。再后来,老和尚年过百岁,不知所终。
这就是盛及一时的百亩大庙黄龙寺被毁的一段故事,也是黄龙塔的来历。到现在,一早一晚清静时,有缘人在塔边还能听见木鱼声,雨天乍晴的时候还能看到祥光罩塔呢。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