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黄酒之乡”。
房县,古称房陵,地处鄂西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民族创世诗史前神话《黑暗传》,在房县西南山区传承;女娲炼石补天,遗石东部青峰山上;神农遍尝百草,周济天下苍生;尧子丹朱,避舜于房;武王伐纣,彭在其中;西周太师尹吉甫房陵人,功勋卓著,遗有《诗经》千古传诵;秦汉以降,赵王迁、唐中宗李显等数二十多位帝王将相谪居房陵,塑造了博大精深的帝王流放文化;见诸史志中的野人迷踪,给房陵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房县自古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习俗,在清同治版《房县志》卷十一中有关于风俗的记载:“防渚多山林,少原隰,厥民刀耕火种,厥性刚烈躁急。厥声近秦,厥歌好楚……”、“立春,农夫击社鼓,呜大锣,唱秧歌数阕”、“婚姻……鼓吹及媒妁……”、“中秋节……又有摸秋之戏,人人家蔬圃摘瓜抱归,鼓乐送至亲友家……”、“冬至日……演戏……”、“除夕……炙炭满屋,或添香,或放爆,或歌吹……”、“元宵,作灯神前墓道及门庭井灶……有龙、虎、狮、麟、车船、竹马、软索、节节高、鳌山等灯,自初十日起,结彩张筵,灯影与星月交辉,爆声与歌管竞沸,至二十后,乃罢。”多少年来,房陵传统民间文化一直世代相传。
房县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久的流放地。历史上把房陵作为流放地的朝代最多,被流放到这里的人数最多,而且品级最高,仅史书上记载的流放到这里的帝王就有14位。在中国的历史上,河北的沧州、黑龙江的漠河、四川的巴州和黔州、以及新疆和海南等地,都是较为集中的流放地。但是,没有哪一处能够在上述几个方面与房陵相比。自秦以来,房陵有数次大规模的流放活动,第一次是秦始皇亲政的时候,长信侯(女子旁加寥、不要穴头)(音ai)趁秦始皇刚刚亲政起兵叛乱被处死,其眷属和党羽及门下食客、家僮等4000多户上万人口被流放到房陵。接着是吕不韦被免职在蜀郡忧惧自杀后,其眷属和党羽及门下食客、家僮等一万多户数万人被流放到房陵。
第二次是西汉时期,刘邦的女婿张敖、济川王刘明与济东王刘彭离两兄弟、清河王刘年和河间王刘元等被流放到房陵。第三次是唐朝,有梁王李忠、广武王李承宏,还有广为人知的庐陵王李显等被贬谪房陵.第四次是五代两宋时期,后梁刺史惠王朱友能、南宋周恭帝等帝王被贬谪房陵。
傅广典认为,如此之多的帝王,如此之多的人口被流放到房陵,这对房县的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流放文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是异质文化,它所带来的宫廷文化必然与本土文化发生融汇和整合,这种融汇和整合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堪称房陵文化的精华。还有一个最容易被史学家忽略的问题,这就是被流放的帝王将相并非都是王朝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人,有些皇亲国戚或亲信党羽犯了游戏规则,放在宫廷里碍眼,或者不贬不谪不足以维护王朝律令的尊严,宫廷就将他们流放到离国都并不很远既荒僻又富庶的地方去。对于建都长安的王朝而言,房陵就是最理想的流放地,盆地地形,山高水险而土地却很肥沃,被流放的人到了这里既跑不了也饿不死,适中的距离也便于朝廷监视督察。这使残酷的流放带上了温情色彩。
唐朝庐陵王李显可算作一例。他被贬谕在房陵长达14年之久,他在这里卧薪尝胆,筑城建宫,以图东山再起.历史上被贬谪在这里的帝王将相修宫建殿依然称王者,远不止庐陵王一人,于是就宫廷文化而言,房陵就成了不是陪都的陪都。这种“陪都文化”是房陵文化中最具独特价值的成分。
纵观历史,被宫廷流放到房陵的帝王,被流放帝王带到房陵的宫廷文化,改变了房陵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提升了房陵在鄂西北地域中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在房陵这个独特的地域里,王与民的亲和、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流放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整合,决定了房陵的文化中心位置。
佛珠,也叫念珠,是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
西安作为一座古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城墙,还有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它们像血管一样,遍布于城市的肌体。有了这些老街巷,西安才显得更亲切、更鲜活、更生动。也许,我们许多年都去不了一次西安的名...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