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吃罢晚饭,隆尧一带,乡下人家家户户要在自家大门口外点起一堆火----烤大门火(也叫柏灵火、杂病火、大明火)这是正月里民间传统风俗之一。
烤大门火是有讲究的。其燃烧物大都是自己家里的草墩子、破篦子、旧笤帚、破扫帚、旧鞋帽等烂家什……但必不可少的是柏树枝。其意为烧掉旧的,换上新的-——辞旧迎新,据说,篝火中柏灵枝的香味可以驱除瘟疫、杂病,旧鞋袜的臭气可以熏鬼,而烧掉旧帽子,则意味除掉了“愁帽”,全年大吉大利。也有另一种涵义,人们说,烧个墩儿生个孙儿,烧个篦儿添个妮儿。如果家里儿媳妇怀孕,老婆婆一定会怀着自己的愿望,在火堆上烧想烧的东西。烧柏树枝则是去百病、驱百邪之意。
烤火也有说头。老人们说,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腿能挑水,烤烤腰扭一遭,烤全身一年壮。烤得火越多越好,小孩子要烤够百家的火方可健壮成人。一堆堆的火在各家门口陆续燃烧起来了。大姑娘、小媳妇,一群群小孩子, 也陆续走出家门,这家门口烤烤腰,那家门口烤烤腚,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最馋人的在后头。柴火将要烧尽时,大人们还要拿来十五吃剩下的饺子,放在火堆里烧,说是吃后不冻耳朵。这时候,火苗越来越小,埋在火堆里的饺子热了,用柴火棍儿夹出来,吹吹上面的灰,闻一闻,面味儿中带有柴灰味—— 风味独特!咬在嘴里,好香啊 !
在隆尧一带,自古以来还流传着烤柏灵火的传说呢:说是古时候在一个集镇上有个扎扫帚为生的孤老人,因为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滴在扫帚上,扫帚吸人血而成精。老人去世后,人死院空。春节前一位卖花郎在集镇上遇到两个姑娘买花未付钱。正月十六集日,卖花郎发现了两个姑娘,尾随讨花钱,两个姑娘进入老人的宅院不见了。花郎发现他的花插在破扫帚上,他想把花摘走,突然两个妖怪向他扑来,在这紧要关头,在民间巡查的太上老君出手除掉妖怪救了花郎。为了不让妖怪藏身,黄昏时,花郎按照太上老君点示,请乡邻一起动手,把空院中的破烂笤帚、扫帚弄到门外,点了柏灵火烧掉。从此邪祟再未发生。于是,正月十六夜烤柏灵火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有人说,“柏灵火”因篝火中掺有柏树枝叶(俗称柏灵枝)而得名,“柏灵”一词,含柏叶具有灵气之意,古人称赞柏树说:“经冬而不凋,蒙霜不变,麝食柏而香,皆为天齐长。”认为柏树为神异之木,其香可以去邪秽、疗百病。隆尧是帝王之乡,远古时候,这里生长着蓊蓊郁郁的柏树林,并且还留下了许多和柏树有关的村庄和地名,如柏舍、柏人城、柏乡等。可见这里是很盛产柏树的。每年的正月十六,人们随手捡来一些树枝、树叶,点燃篝火驱邪祛病,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平安、五谷丰登。
正月十六的夜晚真美啊!天上的明月正圆,地上的焰火正红。当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烟雾升空,这时的乡村全部沉浸于温馨幸福了,火光把街头、村头的黑暗荡漾开,把寒冷驱散,把淫秽荡涤,歌谣声、欢笑声、风声、火的呼呼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部民俗文化交响曲。
深夜篝火燃尽,一家人充分享受了柏灵火的欢乐和温馨之后,就回家睡觉。每家的老太太便用灰烬撒一条弧线拦住家门口,意思就是把野鬼邪祟统统挡在门外。
烤火的人们怀着美好的期盼,迎来了新的一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赫哲族的小年。关于节俗的用意,与汉族说法相同,是为了送灶神上天。为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要往灶神画像的嘴上抹“拉拉”(一种粘粥饭)。有的把“拉拉”抹到灶门上,目的都是为了把...
双月桥在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这里是孔子贤徒子路的故乡,名泉如林,溪流纵横,山川秀丽。双月桥的来历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双月桥当初只是一座连接两村的木桥。这一年,连续几天的大雨,把这...
对苍南县灵溪镇大观南山边郑姓村民来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中秋节,在该地有“尝新不值七月半,七月半不值八月半”的说法。郑姓人过中秋之所以特别排场,就是因为在这天他们要祭请家神“三乳妈”。中秋节这天,郑...
云通寺位于太行山东麓浅山区,河北省临城县城东南方向北盘石村,国家2A级生态旅游区邢台市交通局丰乐园内。寺后远山千岭竞秀,门前近水泜河东流,周围果木塞川,林木蔽坡,红墙金顶犹如海市蜃楼在绿海碧波之上浮现...
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始终贯穿于布朗族的全部宗教生活中。在布朗族的神灵观念中,鬼神不分,鬼神有善有恶。对于善神善鬼,人们对它采取亲近和依靠的态度,凡婚丧、节庆都要向它祭献、卜问,一切都要征得神灵同意后才能...
蒙古族历来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星、祭佛灯、祭敖包、祭成陵、祭吉雅其等活动。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叫“脑包”或“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成的石堆,极个别有...
客家人“洗三朝”一般由年长的婆婆、奶奶主持,边洗边吟唱一些诸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唔食药……”等赞语。男女成婚后,媳妇有...
揭阳炮台丰溪村蔡厝保留着一个独特的“营蔗”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九早上村民集中拜天公营蔗,“营蔗”习俗是丰溪蔡厝历传以久的特别习俗,蔗寓意生活节节高 、节节甜。通过“营蔗”祈求全村合境平安!一年更比一...
“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这说的就是商洛的核桃。商洛核桃,据说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