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阳化锣鼓原属于哑柏镇上阳化村,远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鼓。不但有黄帝造鼓的传说,还有出土文物佐证,据村中老人口述锣鼓传入本村已有300年历史,演奏阵容多达百人,一般以鼓为指挥,掌握音量的 大小和速度的快慢。锣鼓和小型打击乐配合,互相论奏。
十样景,老鸭拌嘴,珍珠倒卷帘,猴上杆,风搅雪,蝎子尾,扛枪黄鹤阵,脑后摘金瓜,三戏吕布,五龙二虎逼彦章,十面埋伏,蛟龙出海等,表现出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团结上的纯朴性格。
夹板舞起源甚早,上古时,大禹治水成功后,模仿百兽舞蹈庆祝遇禹的儿子即位后。宣称从天上头偷学到神仙扮演猴子舞乐,制成九招即夹板舞的渊源。夹板舞至今仍衣着猴体装束,勾花猴子脸谱。
夹板舞是在锣鼓阵容中穿插表演的一种舞蹈。夹板舞衣着猴体装束,勾花猴子脸谱,表演时抖动打击夹板声音清脆,在锣鼓的衬托下节奏特点鲜明。
夹板,是两侧长板,中间用四块短板相吊而成。猴体装束衣服,笔,油彩,颜料,勾描猴子脸谱。
夹板舞盛行于哑柏镇哑兴村一带。
社火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社火的种类:社火,马社火等。马社火分为:双马子,即对马子,即一对同样的马,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服饰,手里的刀枪要一模一样,但朝代姓名不一,单马子及一个一个的人物,骑格式的马屁,各式服饰装扮。
社火活动的时间为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六,闹社火前由几个热心人私下串通,到四周邻村挑战
哑柏镇哑兴村(也叫东街),农历二月初二会焰光由来已久。
东街分为东南西北四门,每门所辖的几个小巷携手负责一个社火项目。东门是马社火,西门和南门是芯子,北门除了芯子外,还有最奇特、最神秘、最有名气的焰光。东街耍社火的规矩的芯子走在前,以奇巧、悬妙、惊险取胜,高空造型玄而不坠。马社火居中间,以应对马阵的庞大,脸谱复杂多变,赢得好评。焰光排在最后,是社火的压轴戏。焰光过处,锣鼓震、鞭炮鸣。前呼后拥,人流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涌动。
焰光是一块七八米高的竖立式椭圆型屏板,有点像鱼盘,边缘微凸。上面贴有36张佛像和八仙图片,个个慈祥和善,神态安逸。环椭圆一圈是由18套青瓷器皿(碗、碟、盅等)层叠堆集而成的装饰物。五六个碗,七八个酒盅,九十个碟子粘在一起,又垂直粘在屏板上,悬而欲坠,使人总担心会掉下来。几套垂叠在一起的碟子还在不停地旋转。并没有见到轴承之类地其它设施,让人看了唏嘘不已。碗碟周围配72个小圆镜,36个中号圆镜,镜子共有108个。远看明镜闪耀,光芒四射;近瞧青瓷生辉,碧彩交映。
焰光的正上方站着一位女童,肩扛大刀,背插翎羽,飒爽英姿。下方正中,坐有一人扮作“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代表智慧,意思是光明无限。扮演者金粉涂身,笑口常开,形神兼备。“无量寿佛”的背景是一火焰光环,给人以佛光闪烁,光焰冲天之感。这或许叫做“焰光”的缘由。
焰光通常是由几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分三组轮流扛抬,前后又有四条大绳从顶端拉扯,起平衡作用,名曰扯纤,焰光高大笨重,重心偏高,为保证行走平稳安全,曾经用四个大碌碡增加底部重量,降低重心位置,就像汽车的底盘。这种不用车拉抬着石头满街转的热闹形式,充分展示了秦人的粗犷豪爽。
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舞蹈,是周至哑柏民间盛行的一种绝活。表演者扮成各种角色、双脚踩蹬在1.5米的柳木棍上行走,锣鼓伴奏,边走边舞,表演多为60人。
七曲高跷,表演气势欢腾,热烈奔放,轻盈优雅,灵活飘逸,粗犷剽悍,朴实稳健,具有关中西部民间舞蹈的典型特点,是周至县独一无二的民间绝技,远近闻名
位于哑柏镇哑兴村、仰天村,相传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时,路过哑柏为民治病,又在哑柏授徒传医,哑柏百姓深受其惠,感思戴德,后唐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当地百姓设药王庙,每年祭香火不绝,以药王生日二月二为药王正会日,会期三天。上纸伙,祭药王,耍热闹(社火,秧歌,锣鼓,焰光,唱戏,)物资交流,(刺绣品,生活用品),参与人数达两万余人。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