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徐闻县龙塘镇赤坎仔都在村前的海边举行隆重的奠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独特的场面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
当天早上六点开始,来自该村境的各路游神队伍便开始吹响集结号,旗手队,醒狮队,喇叭队,敲鼓队,抬轿手们趁着天色刚发白的时刻来到牛朝庙的庙宇等待神明。一切准备就绪就从下洋村出发,这时鞭炮开始点燃,鞭炮的响声贯彻寂静的田野,鸟儿拍打着翅膀哗啦啦地从巢穴里飞了出来,蛙虫们呱呱地叫着,锣声鼓声声声入耳,吆喝声、欢笑声声声不息,原先沉寂的海边渔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村民们也早早地在乡道上挂起了鞭炮,一串串的鞭炮在朝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芒,人们互相交谈着,脸上洋溢着幸福。一些小孩三三俩俩地聚在路边放起小鞭炮来,稚嫩的脸红彤彤的似彩霞般。
村民在翘首企盼中期待着祈福编队的到来,当鞭炮声,喇叭声,鼓声渐渐清晰时,村民们都知道,游神的队伍要来了。个个都伸长脖子张望,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个年过四旬的旗袍手陈伯,他手里拿着一枝重5公斤的铁杆,铁钢的顶端特地加工成放单个大鞭炮的炮台,他从背后的袋子里拿出一个鞭炮,放在炮台上固定好,随后点燃鞭炮的导火线,白色的小火花吱吱地响,一声“轰”在天空下炸开。村民接着把鞭炮点了起来,手里拿着烧过的香朝着神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把手里的香插到神明的轿子前面的香台上。
旗手们抬着五色的彩旗缓缓走过,接着引来了最让人期待的醒狮队,在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挂起一串鞭炮,鞭炮的顶端绑着蒜苗,香烟,红包。醒狮队每到一户村民的门口,户主即时点燃了鞭炮,醒狮队分成两列围着鞭炮舞了起来,白色的烟雾云绕,仿佛在仙境。
当天上祈福醒狮队伍的活动主要在几个村子里小巷子中举行,祈福农业丰收,国泰民安。中午时分,赤坎村的村民都杀鸡宰鸭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凡是前来赤坎村的游客都会被村民邀请到家中一起进餐的,下午两点半的奠海仪式在赤坎子海边举行,祈福出海平安,鱼虾满仓。此时的海边停泊着一艘艘渔船,每艘船都挂着中国国旗,国旗迎风飘舞。活动还没开始,海边已是人山人海,岸滩上摆着长凳叠成的金字踏,还有八方桌子叠成的金字塔,还有长短不一的木桩,醒狮即将在这些道具上表演。
早上的舞狮的还没看过瘾,下午就是舞狮表演的时间。舞狮常用的基本动作有舐毛、搔瘙、探路、戏水、彩青等20多种,在感情上则以喜、怒、哀、乐、贪、疑、忌、虑、饱、饿、睡、醒为主,步形、步法有四平马、子午马、开合马、骑龙步等20多种。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技艺高超的师傅既能舞出狮子的各种心态,又能把一套的故事情节从高难的舞狮技巧中表现出来。
整个奠海仪式直到下午五时多才结束了,沉浸在欢庆中的村民和游客久久不愿离开……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 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原始天尊妙无...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