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人伦礼节,以情义待人,是长沙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对长,自古用尊称,忌直呼其名,曾祖父,叫太公,老公,老公唧;曾祖母叫太婆,老阿婆,老;父亲叫爸爸,爷老倌,爷老子;母亲叫妈妈,娘老子。媳妇称公婆为家爷、家娘。夫妻称两公婆,夫叫妻为婆婆子,某(姓)婆婆,堂客,或直呼其名;妻称夫为当家的,老倌子,他(你)爸爸,或直呼其名。
兄妹之间,长称幼可直呼其名,也可叫某伢子、某妹子、老弟、老妹;幼称长为老姐、老兄,或在哥、姐之前冠以排行次序;如大姐、三哥等。姑嫂之间,幼称长为嫂,前冠以排行次序;长尊称幼为婶,如“三婶”、“四婶”,或直呼其名。对儿孙辈,叫伢子、妹子或直呼其名。
家庭通常以辈份最高的成年男子为长。同辈之间,以兄为长。父母不在,“长兄当父,长嫂当母”,凡事长房位尊。有妻妄的家庭,以嫡为长。社会推崇兄弟多而不分家的家庭,对于五世同堂的给予旌表。
晚辈对长辈必孝顺,否则受谴责。无论年龄大小,凡有忤逆行为,均应受杖斥。有时鲜美食,必先送父母尝新。晚辈每天须向长辈请安,晚上到最高长辈处聚集,冬日围炉共话,有的还尽温席之孝。夏日则为长辈驱蚊打扇,与之共炎凉。晚辈外出,要禀告父母;归家时,先到长辈房中问安,然后再回自己居处。正如陶承《我的一家》所述,欧阳梅生每天教书回来,必先到祖母房中坐一会,再回到妻子房中,尽管他很疲劳,很爱自己年轻的妻子,但传统的伦理教育促使他必须这样做。
今日长沙人之先辈,多数系宋元以来由外省迁入,以明朝时的江西移民最多。故无论大小家族,民国前均建有族祠。族祠以下又有支祠,支祠以下分房,或称堂。无子继承者被讥为“绝代”、“断香火”,必纳妾再嗣或收继子,一般以侄辈中的一人承继,称“过继”,或叫“过房”,以求其所在的“一房”后继有人。
俗话说:“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如偷盗打劫、忤逆不孝、伤风败俗等,祠堂就是法庭,可给当事人以具悔过、鞭杖、革族(开除)甚至沉潭等处罚。姓氏之间,宗族观念浓厚,少数人多势大的家族雄霸一方,如河西有“靖港的猴(谐音侯)耍不得”、“乔口的流(谐刘)断不得”、“新康的钟(钟姓)敲不得”之言传。这种封建宗法势力解放后才得以扫除。
联姻叫结亲家,双方父母互称亲家公,亲家母、亲家婆。婿呼岳父为丈人公、岳老子,呼岳母为丈人婆、丈母娘。连襟称姨夫。岳父母对女婿一般直呼其名,他称为郎、郎崽子。俗语“郎顶半子”。
各种亲戚以外家最重,所谓“娘亲舅大”、“除开郎舅无好亲”。遇红喜事,舅家人必坐首席,由主家毕恭毕敬陪酒。办白喜事,母党(舅家)地位至尊。但对嫁出的女,却视如泼出的水,有祖传绝技,传媳不传女。走亲戚,礼品喜用花篮提着,说“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或说“拿不出手”。受者则说“劳咯多神”,“承破费”。回赠礼物叫“回篮”、“打发”。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