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很节俭的家庭妇女。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岳飞,南宋抗金英雄。姚太夫人是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流传最广的是岳母刺字的故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重庆酉阳土家族宗教信仰虎图腾土家人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日、月、星、辰、雷、雨等等,土家人受“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把自然界与人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当作神灵来崇拜。如天神、雷神、地神、...
童子戏起源于唐朝,出自“傩戏”(傩戏分为四大类:民间傩、宫延傩、军傩和寺院傩),童子戏属民间傩和宫廷傩系列,自沭阳传入泗阳,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童子戏唱腔古怪、悠扬动听,如“怪味豆”般别有一番风味,深...
一、孟母孟子叫孟轲,孟子之母仉(zhang三声)氏。关于孟母的典故主要有:孟母三迁、孟母断杼,合称择邻断杼。孟母为改变孟子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孟子从此勤学自奋,师事子思,终成大儒。《三字经》中有“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一个中国人都对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二十四节气诗》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
清明,又称鬼节,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
一、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清永陵位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座落在永陵镇西北一公里之启运山南麓。陵寝依山面水,四周群山拱卫,众水朝宗,山环水抱,风景壮观,交通方便,气候宜人。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
泽州四弦书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泽州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泽州县犁川镇的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
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俗叫“过年”。除夕是我国古老而隆重的节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这种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
在日本,如果你恰巧碰到有人头戴狰狞面具夺门而入,而一家老小则手拿黄豆向其抛打,千万别以为是遇到了歹徒,这是日本人为保全家平安而举行的“撒豆驱鬼”仪式。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
揭阳玉雕业,主要集中于揭阳市东山区阳美村,这里素有“金玉之乡”的美称,从事玉器加工贸易已有逾百年历史。走进阳美村,仿佛是来到了一个玉器王国,玉器铺一家挨一家,遍布于村里的条条街巷,就连十六、七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