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境内桐柏山巍娥耸立,连绵起伏,千里淮河发源于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
桐柏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处。从月河战国贵族墓地及汉代冶炼遗址、平氏等地出土的大批文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桐柏的祖先便在这片富饶秀丽的热土上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着淮河文明。从许多碑文中可以看到,在宋代,桐柏就儒、佛、道教并存,南北文化兼容。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淮源文化。桐柏无论是舞狮、旱船、高桡、山歌、民歌、皮影戏、渔鼓婚丧嫁娶等民间文化或风土民情,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共性,又有鲜明的淮源山区特点。桐柏就许多璀璨夺目的淮源文化宝库中,采撷一块瑰宝——桐柏山歌。
桐柏山歌兴起的确切时间已无文字记载可考,它的鼎兴时期当属五十年代。那时,刚翻身的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安居乐业,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民间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繁荣。衰败于六十年代末期,文化革命的左倾思潮,把一切民间艺术都斥为封资修的东西,一律受到批判和摒弃。拨乱反正后,尽管对这些民间艺术做了一些抢救工作,但因一些老艺人的相继去逝,加之当代文明的冲击,过去在田间地头随时都可以听到的桐柏山歌、逐渐销声匿迹了。但桐柏山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繁若星海的华厦文化中仍不失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桐柏山歌,作为一种独具地方色彩的民间文艺形式,无论是格式,还是曲调唱法,都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流传至今的桐柏山歌,据不完全统计,有数百首。
桐柏山歌艺术表现自然流畅,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反映生活生产知识、劳动场面的,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男女相爱的;还有部分山歌,把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显著特色。
桐柏山歌多是七言五句,十分独特。而无论江南小调,还是壮族民歌、草原情歌,就其体裁格式而言,大多为七言四句,比如壮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就是七言四句。
桐柏山歌的七言五句,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即第一句说明是唱什么的,二三四句是比兴,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主题。以“但愿鲤鱼不返潭”为例:
“姑娘打起青阳伞,好比鲤鱼跳上滩,鲤鱼上滩用网打,撒网容易收网难,但愿鲤鱼不返潭。”
第一句为起联,点明是首情歌,第二句比喻,三四句比兴展开,最后一句点明主题,很有艺术技巧。“潭”字谐音“谈”,即谈恋爱不要反悔之意,写得含蓄幽默,这是其他地方民歌中少有的。
“桐柏山歌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述古歌、情歌、时政歌、农事歌、劝诫歌、仪式歌等。”桐柏县文广新局局长郭军道。
农事歌,又叫时令歌,老百姓根据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积累,根据不同时令安排生产,提示生产中注意事项,或描绘生产劳动场面,传达劳动中的乐趣,它既是农业生产知识、经验的传播与交流,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比如“种麦歌”:“过罢寒露到霜降,莫误种麦好时光,上足粪肥选好种,打碎坷垃压住墒,明年粮食堆满仓。”
还有“车水歌”:“六月里来是三伏,水车架在河里头,不怕老天不下雨,车得淮河水倒流,拿不住黄鳝拿泥鳅。”
仪式歌,主要包括礼俗仪式、祭奠仪式上演唱的歌曲,歌词讲韵律,抑扬顿挫,音韵和谐,内容多是吉利恭维话,格式固定,广为流传。
如“结婚歌”:“鞭炮一响喜洋洋,红喜对子贴满堂。好像玉龙配凤凰,过年得个状元郎。”
“撒床歌”:“吃罢饭啊坐客堂,东家请我来撒床,行步来到天井院,金银鹅鸭两池塘,行步来到你中堂,往上一望明灯蜡烛亮光光。”
桐柏山歌中还有不少劝人向善的劝诫歌,有妻劝夫的、有父教子的、有朋友相劝的,大多采用比喻的戏谏方式,语重心长。
比如“妹妹劝哥莫赌博”:“妹妹劝哥莫赌博,染上恶习不乐和,赢钱朋友要吃喝,输钱要把衣服剥,赢钱输钱都下作。”
此外,桐柏山歌中还有根据生产生活场景,即兴编唱的山歌,用桐柏杂调、小调、曲子词等音乐形式演唱,听来妙趣横生。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
老人过寿法门有哪些1、老人过寿以虚岁50岁、60岁、66岁、70岁、77岁、80岁、88岁、90岁、99岁及百岁以上宜大过,虚岁50岁之前,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也不见建议大过寿辰,大摆寿宴。其中66岁、...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恰好从县城中心穿过,这里被称为“回归之城”,“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奇特的北回归线文化...
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有一条神路街,这条街南起日坛公园,北至东岳庙,它的名字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东岳大帝在民间传说中是主管世间一切生物出生大权的神灵。明清两代,每年农历...
相传女娲之女降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女娲忌其饿坏,故取名娥娘。不吵不闹,沉睡不止,却不见生长。女娲深忧,盘古送来绿罗裙茶,劝慰道:“初闻绿罗裙,神长一百天。再闻绿罗裙,一生得平安。”女娲将绿罗裙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