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大路前行,至西海岸新区王台镇韩家寨村路段,一棵苍老古树兀然耸立在路边的果园内,独具一份天然的苍古之韵。这棵孤零零长在村外的古树已有410岁,是素有“南檀北柘”的柘树。近日,记者来到新区王台镇韩家寨村,实地探访了这棵410岁的古柘树,以及她守护着的土地。
上午10时许,刚走至韩家寨村,便远远望见那棵古老的大树孤零零地耸立路边果园内,树干高约5米、胸径约182厘米,冠幅7米的树冠就像一把撑起的大伞,宛如卧倚之虎躯,形似迄逦之苍龙。“这棵树叫柘子树,也叫柘树。”村民韩玉亮告诉记者,柘树一直孤零零地长在村外的果园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生长至今。“年岁太久了,村里的百岁老人都不知道这棵树的年龄。”
走近细观,古柘树形态奇特,盘根错节,虬劲有力。顺根枝向上仰望,在主干离地面约1米处分两个主枝。主枝自地面往上4米多处均为中空,树皮大都干裂,岁月的侵蚀在树干上形成了多处窟窿,有的深达10多厘米。记者从林业局了解到,在新区,一百年以上的柘树只有5棵,此棵柘树为最年老,已有410岁。
对于古柘树的历史,韩家寨村子里不少村民都难以说清,从一些年长者口中,还能大概了解到此树的由来。
记者跟随韩玉亮找到了90岁高龄的薛宗礼,他是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明朝时这个村子叫寨里村,只有邗姓,后来发生战争,几乎所有的邗姓都被杀,只一户邗姓藏在地窖中,才得以活下来。”年迈的薛宗礼说起了这棵柘树的传说,后来韩姓和薛姓从云南和山西迁到此处。
“邗姓家有一女儿,唱戏为生,但未出嫁便得病去世。她死后,就埋在此处,后来便长出这棵柘树。”薛宗礼慢悠悠地说,据他推测,飞过的候鸟所衔的柘树种子无意中落在坟墓上,自然生长而成。“韩姓和邗姓合成现在的韩姓,村子也改名为韩家寨。”
“不管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这棵柘树都称得上是村里的奇迹,和村子一起经历了朝代变迁和战乱,又见证了村子的发展。”薛宗礼如是说。
虽然经历了朝代变迁和战乱,柘树仍然被保护得很好。在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中,村民们砍掉了很多树木烧了做饭,但没有人打过这棵树的主意。每年春天到来时,枯枝桠便吐出新芽;夏秋之际,桔红果挂满枝头。
记者了解到,柘树有着“南檀北柘”之称,是名贵树种之一,也是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之一。“柘树长成大树很不易,成为百年以上古树更是难得。”韩玉亮笑着说,在村里,古柘树已成为“神树”,村民无不敬畏,当作是珍宝中的珍宝。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