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楼子·兴王篇》记载,“高密”是大禹的字。梁元帝萧绎在书中说:帝禹夏后氏,名曰文命,字高密。战国时,始有高密之名,亦为齐地。据《水经注》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秦灭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置高密县,属齐郡,后改属胶东郡。
西汉时,先后属胶西国、胶西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高密国,治高密。公元9年(新王莽始建国元年)改高密为章牟。东汉复称高密,改属北海国。三国时,高密地归魏,属青州城阳郡。西晋时,属青州城阳郡,东晋改属青州高密国。
南北朝时期,先属南朝宋青州高密郡,后属北朝魏青州高密郡,后改属胶州高密郡。隋时,属高密郡。唐时,县属河南道密州。五代建置、隶属相沿。北宋,县隶属京东东路密州。金,县改属山东东路密州。元代,县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胶州。
明初,县属青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属莱州府。清初相沿明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属胶州。民国时期,先后属胶东道和莱胶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密县初属胶东行政区滨北专区,1950年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划归昌潍地区,1981年5月更名为潍坊地区,1983年10月地改市,为潍坊市。县均属之。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
定陶古称陶,上古时期为华夏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因尧又叫陶唐氏,遂得名为陶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定陶县。
历史上曾12次为国,8次为郡,2次置军,终以县至今。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东汉时又改为济阴郡。唐代,定陶为镇。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城迁至今地。
西周时期,今县域内建有“肥子国”,境域属兖州之域。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二千二百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东汉章帝末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隋开皇初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管辖。
唐代622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辖,隶属河南道兖州。627年(贞观元年)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666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668年,改乾封县复为博城县。705年再次改称乾封县。元代1275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明代1369年(洪武二年),肥城县改属济南府。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
1949年9月,隶属泰西专员公署。1950年5月,归属泰安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划归聊城地区。1959年7月划归济南市。1961年5月复归泰安地区。1992年8月,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仍为泰安市所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置县,为都尉治。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置乐陵郡,址在县西南30里。三国时改郡为乐陵国。晋属乐陵郡。北魏初属义兴郡,后改属沧州乐陵郡。
1948年,属沧南专区。1950年,属德州专区。1956年,属惠民专区。1958年乐陵、商河两县合并,称商河县,属聊城专区。1959年9月,改属淄博专区。1960年1月,商河县更名为乐陵县。1961年,乐陵、商河分县,属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
198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陵县,设立乐陵市(省辖县级市),由德州地区代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之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东汉初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改属乐陵郡。曹魏时沿之。唐贞观八年(634年)阳信县改属德州。五代属棣州。北宋属河北东路棣州。金属山东东路棣州。元属中书省济南路棣州。明初属山东省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阳信县属山东省武定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垦利专区。1950年5月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11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同年阳信县并入无棣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撤淄博专区复置惠民专区,同年10月复置阳信县,属惠民专区。1978年属惠民地区。
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阳信县随属。
据《竹书纪年》和《齐乘》载,今临朐境少昊世为爽鸠氏、帝尧时代为帝子丹朱、虞夏时期为季萴、商朝为诸侯逄伯陵的封地。西周,今临朐境称骈邑,为纪国所辖。战国时临朐地为"齐之朐邑"。西汉初,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名,属齐郡。隋朝,开皇六年(586)改昌国为逄山县,复设般阳县,属青州。大业初,改逄山为临朐县,般阳并入临朐,属北海郡。唐朝初,废临朐,置般阳县。武德五年(622)重设临朐县。武德八年(625)般阳并入临朐县,属河南道青州。
明、清两代,设临朐县。明时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清时属山东行省青州府。
民国初,废府设道,临朐县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改属淄青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临朐县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所辖。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
徽州人至今还把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分别叫做“初一朝”、“初二朝”、“初三朝”,又因为是过大年,所以总称之为“三朝年”。而把农历正月十八也像过年一样称为“十八朝”的这一流传千百年的专称,现已鲜...
虽然前面介绍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猫》、《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但世界是个整体,由多个国家组成。那说到国家,每个国家综合国力却是参差不齐的,那你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有哪些吗?下面本站就来为大家介绍。世界...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
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城至今,百色城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百色城既是文化古城,也是革命红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城发动了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南北最宽直线相距61.2公里;西起罕山,东至马...
您恐怕没有想到,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枣是水果,还是粮食。《战国策》载,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早在2000...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