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雪樵德政坊屹立在四川江油市青莲镇绵江公路旁的牛雪樵德政坊,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它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当地人民为表达对“两袖清风”、“简政爱民”的知县牛雪樵的敬意而建的。牛雪樵德政坊在江油市青莲古镇北端,绵江公路右侧,坐南朝北,为四柱、三门、三级歇山式飞檐组成的牌楼式建筑,系青砂石垒砌而成,高11米,底宽9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四川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在绵阳至江油一级公路间的青莲镇上场口,矗立着一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当地人称之为“雪樵德政坊”。说起这座德政坊的来历,还有一段宣传古代廉政文化的故事。知道这段历史,不但对发扬江油本土文化有所帮助,也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教育有借鉴意义。
古时候,李白故居青莲场一直属于彰明县,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初,彰明县裁撤县级建制,与青莲镇、小溪坝镇和梓潼县重华等镇一起划归江油县管辖。许多人知道,青莲镇这座德政坊是为清朝道光年间彰明县令牛树梅建立的。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在建立这座德政坊之前两年,牛树梅已经在四川隆昌县令任上,因为勤政清廉被当地乡绅奏请朝廷,修建了一座德政坊,成就了“四年清知县,两座德政坊”的传奇佳话。
牛树梅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廉吏,与清朝早期著名廉吏于成龙一起享誉历史。牛树梅是甘肃平襄人,号雪樵。1984年油印出刊的《江油县文物誌》记载为甘肃通渭人。查地理可知,两地均为同一地区,只是大地名与小地名之区别。清道光23年(公元1843年)牛树梅考中进士,次年外放任四川隆昌县令。他到任之时,便是立春时节。牛树梅亲率全县文武官员到县城南郊开犁,激励百姓要人勤春早。从此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春牛坪”。
上任之初,牛树梅访贫问苦,看见隆昌县的许多寡妇生活艰难,便邀集社会名流107人,发起成立了一个官办的民间社团“恤嫠会”。恤是救济的意思,嫠指寡妇。就是“救济寡妇”的一个组织。牛树梅带头捐钱200钏,其他乡绅也踊跃捐款。牛树梅亲自撰写了一块“恤嫠碑”,树立在县城的考棚里,宣布:给凡是愿意守节的寡妇以资助,二十岁以前者每月帮钱600文,三十岁前后每月帮钱500文,每年端阳、中秋、春节和清明等节日另外加钱200文,节妇的公婆去世发放殓费4000文,节妇本人去世,发放殓费6000文。据考证,这是自清朝嘉庆10年(1805年)之后,中国第二个四川第一个“恤嫠会”。
由于牛树梅解决了节妇的后顾之忧,又有当时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观念的提倡,一时间隆昌的鳏寡之风盛行,节夫烈妇的事迹到处传颂。现在隆昌南关牌坊一条街上,还矗立着两座节孝总坊,一座是清朝咸丰5年(1855年)修的,朝廷一次性旌表了隆昌县188名节孝妇女。另一座是清朝光绪4年(1878年)修的,朝廷一次性旌表隆昌县164名贞节烈女(其中有4名是孝子)。这两座节孝坊,以其旌表人数之多和奇特的男女同坊,均成为全国之最。与隆昌县的其他13座石牌坊一起,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树梅当然不只是建立了“寡妇救助委员会”,他还发起成立了“孤儿院”,专门收留失去双亲的孤儿和社会上的流浪儿,他还建立了“敬老院”、“养济院”、“义庄”等机构。养济院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场所,专门收养穷人和乞丐,并且提供技能培训。义庄是专门收集无主尸体并提供停灵掩埋的。牛树梅在短短两年任期内,还大兴教育,减轻徭役,劝民农桑,清理狱讼,打击胥吏,提倡科举,禁止强暴,纯洁民风。他经常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到民间去明察暗访,吃干粮,喝泉水,绝不扰民。由于牛树梅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吓得隆昌县的土匪都纷纷外逃,一时间该县境内匪类绝迹。这正如牛树梅自题的一首诗:“书生面目本寒酸,匹马东来为点团。自愧一身皆孽府,有人沿途说清官。”
由于牛树梅在隆昌任上政绩突出,官声响亮,道光25年(1845年)朝廷颁旨,提升他为四川按察使。前来迎接他的候选同知曾存典,深感牛树梅受到民心拥戴,也为自己树立了榜样。为宣扬德政,鞭策自己,便与隆昌乡绅一道上了“万民折”,奏请为牛树梅修建“德政坊”。现在,这座德政坊与牛树梅原来的官邸以及“恤嫠会”旧址,均完好保存在隆昌县北关牌坊一条街上。只是这座德政坊在“文革”期间被烧过,至今坊上烟熏火燎的痕迹仍在。
从清朝道光25年为牛树梅树立第一座德政坊开始,到清朝光绪13年(1887年),四朝皇帝42年之间,隆昌县先后为牛树梅、刘光第、李吉寿、萧庆和觉罗国欢五位县令请旨修建了五座德政坊。其中,牛树梅与刘光第是前后任县令,李吉寿与萧庆也是前后任县令。这先后四位县令仅仅主政隆昌县才12年,就能够做出显著的政绩,获得士绅乡民的拥戴和建坊旌表,这在全国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这说明牛树梅对后任隆昌县令的激励教化作用巨大,也说明清朝中晚期虽然国运不济,但是朝廷对廉政教育还是重视的。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