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接触当涂民歌是在2007年。那年的6月12日,为隆重纪念第二个国家“文化遗产日”,由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化厅主办,马鞍山市文化局和当涂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大型当涂民歌演唱会《唱得绿海泛金波》在合肥省黄梅剧院小剧场隆重举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当涂民歌,第一次坐在剧场里完完整整欣赏当涂民歌带给我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当涂民歌起源于六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刘裕携群臣在白 山演唱的“白 歌舞”即为当涂民歌演唱之始,有着“名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多为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曲调优美淳朴、节奏婉转轻盈,且种类繁多,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大公圩地区流行牛歌、灯歌、门歌之类;山歌、身歌、号子类则流行于丹阳、沿江等地;而沿石臼湖地区的湖阳、博望等地则以船歌、渔歌、夯歌之类为多。当涂民歌的歌词内容绝大部分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热情和爱情生活。如《打麦歌》、《划龙船》等一大批民歌,都是各个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风貌的生动体现。融合了独特的民间音乐和语言艺术魅力的当涂民歌,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涂民歌根植于地方泥土,是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和基层文化,具有展示当涂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功效。我们重视一切民族的、传统的、地方的文化艺术特色,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当涂民歌,这也是全面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应有之义。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老一代民歌手的逐渐离世,这些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民歌有的正在慢慢失传。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抢救,就有可能面临消亡的危险,这将给我们当涂的文化尤其是民歌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当涂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文化局组织对当涂民歌进行积极的抢救和发掘,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一方面,全力搜集当涂民歌的曲谱文本,编辑出版《中国当涂民歌》,另一方面,对一些流传仍然依靠民间艺人和农民歌手口传身授的民歌,进行摄像录音,制作音像资料,以便长期保存和学习研究。这项工作既是继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也是扩大当涂民歌知名度、美誉度的需要,更是培育当涂特色文化,把当涂民歌推向一个新水平的实际行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最后,衷心祝愿当涂民歌这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间艺术之花越开越艳!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