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葬(俗称殡骨),即最后亡故人和最先亡故人共同埋葬在一起。
夫妻二人一旦不能举案齐眉,如果男性先妻而去,剩下弱女子孤单无依,势必会择夫改嫁。倘若二人留有子女,待女性百年以后,不可与其改嫁之夫合葬(不论其二人生前共同生活了多少年),一律“人归前妻,地归本主”,必须与前夫合葬(殡骨)。
首先要在两棺中间摆放七星钱,并用红筷子一双,一颠一倒放在七星钱和两个棺木之间,在筷子上面铺上三尺六寸的红布,此为“搭桥布”代表365天,也为“过梁”,又叫“阴阳桥”,男女都可行走。放完搭桥布,儿女们要喊三声“**,请你把门打开,***今日要进来”。接着由风水师念合葬咒:
人间莲理月共圆,幽冥且盼赤绳牵。
英灵归原蓬莱客,移柩同穴万古眠。
双筷架桥红绫渡,乾坤依然并蒂莲,
化鹤辞尘冥路远,何惧屹山锁运缠。
瑶池欢翔比翼鸟,幽兰双结天宇间。
中国人有个夫妻合葬的习俗。准确点说是汉族,许多少数民族并不合葬,如回族、藏族、维族等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离婚、再婚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人再婚,死后与谁合葬就成了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困惑着儿女,也困惑着再婚老人自身。我听说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有的父母再婚了,可是儿女还希望父母去世后能合葬在一起。有的再婚老人自知不行了,便留下遗嘱,说是要和已死的前妻(或前夫)合葬。这让现在的妻子(或丈夫)倍感失落和沮丧。
合葬之风古已有之,真正的盛行始于西汉。它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夫权制的产物,让女人死后还做男人的附属品。和殉葬的用意差不多,只是不让活着女人跟去罢了。直到今天,合葬也是葬在男家的祖坟,没听说有葬在女家祖坟的。当然,后来有了新的含义。有人夫妻感情很好,死后愿意还做夫妻,因此而求合葬。
其实,从古以来不合葬的大有人在。封建帝王合葬的也只是一部分, 就是在汉代,也有许多皇帝、皇后没有合葬。在明清时代,如果皇后先死,皇帝后死,可以合葬。如果皇帝先死,皇后后死,就不能合葬了。因为皇帝已经安息,是不能惊动的。
我们知道的现代、当代许多名人都没有合葬。孙中山葬在南京,而他的3个妻子,卢慕贞葬在澳门,陈粹芬葬在香港,宋庆龄葬在上海。毛泽东没有下葬,他的三个妻子,杨开慧葬在长沙,贺子珍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李云鹤(江青)葬在北京福田公墓。蒋介石结过4次婚,他自己葬在台北,4个妻子,毛福梅葬在浙江奉化,姚冶诚葬在台中,陈洁如葬在上海,宋美龄葬在纽约。刘少奇先后结过6次婚,他自己的骨灰撒海了,他的6个妻子周氏、何宝珍、谢飞、王前、王健、王光美都不可能与他合葬。王光美的骨灰也没有撒海,而是葬在刘少奇的故乡湖南宁乡县花明楼。周恩来和邓颖超、邓小平和卓琳都没有建墓,而是骨灰撒海。
人死了怎么葬,应当尊重死者本人的遗愿。但是我以为合葬之风应当改改了。特别是再婚者以单葬为宜。如果一定想合葬,应当掌握从后不从前的原则。即使你与死去的配偶感情再好,一再婚你的感情就转移了,是对原配偶的背离。再吃回头草,就两头都伤害了——如果人死后真会灵魂不死的话。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老头们,再婚可不是娶妾,不要梦想妻、妾都陪你。现在一些妇女,宁愿嫁离婚的男人,而不愿嫁丧偶的男人,就是怕他不忘前妻,而遭冷落。既然不忘前妻,你就鳏居到死吧。
一般夫妻要是不会同时死去,需要虚左以待(男)、或虚右以待(女),这样既出现了合葬细节上的变化,象如何合葬。墓坊合葬有“并穴合葬” “异穴合葬”、 “同坟异穴合葬”,这是非同穴合、葬的类型;更进一步的是“同穴合葬”。北方黄土高原地带盛行这种合葬,夫妇中的一人逝去后先入坟,另一个去世时,重新挖开墓穴男左女右,并置棺停,棺木口横搭一红布带,意思是与婚礼上夫妇牵的同心结相似。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还有夫妇同棺而葬的,广西的白裤瑶的崖葬就是如此,一棺中可见到男女两具尸骨。墓室合葬比较简单,先在筑好的墓室中放先死者的棺,持后死者去再打开墓门,将新的棺木放入。
里下河地区的风俗是夫妻合葬的时候同穴不同棺,男子用的棺材称为乾棺,尺寸稍大一些;女子用的棺材称为坤棺,稍小一些。左手为上,右手为下,男在左,女在右,不管谁先去世,总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位置安葬。等到夫妻二人都去世后,在两个棺材之间摆上一块木板,叫做“过桥”,表示是两个人在阴间里也是手牵着手。
过去有条件的人家都是夫妻二人的棺材是早就同时做好了,免得儿孙们为难。现在提倡火葬,很少有人提前做好棺材了。
世界上唯一一座有两位皇帝合葬的陵墓是乾陵。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
有的父母,因其子女年少早亡,恐其在另一个世界里孤独受苦,便想找一个同样早亡的少男或少女的亡魂为其成亲,以此慰藉自己的思儿之心。
首先用男女亡命牌位各一个,写上各自生前的住址、姓名及年龄,红布两块,将亡少男或亡少女的亡命牌位用红布十字披红系上,再将亡少女的牌位用红布盖上,并念表文:
幽冥世界,阴曹地府,各路鬼判,地府娘娘,众位神仙,兹有一泗南瞻部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区镇乡*路村阴魂一名,男***和*省*市县*区镇乡*路村阴魂女一名***经三媒六证,于今日完婚,特发此证,阴曹地府一切强神恶鬼不得干扰滋事。男***女***。
乾坤交泰、璧合珠联、仙苑并蒂、
魂天共圆、九泉安家、幸福万年!
不须玉杵千年聘,丰都红绳两头牵,瑶池鸳鸯双戏水,
月殿祥云拥紫銮,蓬台飞出同林鸟,青霄永结比翼缘。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天运*年*月*日*时签发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