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人的名字有小名和官名两大类。
在山西农村,小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父母嬉笑中的昵称,如大头鬼、二硬眼、胖胖、小山子等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婴儿体弱,为了防灾而起的名字多与动物有关,如狗剩、狗儿、狗不理、狼不知等等,随意而叫的绰号与节日名称相同也是小名的重要来源;依附巨大的山川河流与建筑物而起的小名也很多,如大同县西册田村附近有个册田水库,该村以小库作为小名的多达12人,这里的暗寓是明显的,寄托了父母希望子女牢固、结实的心理。作为传宗接代,继续香火的一种象征,有些小名往往以孩子出生时爷爷辈的年龄直接命名,如59、63等等,这主要限于男孩。
在民间,小名很多以难听的字眼来充当。俗以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利于父母的抚养,由于生活贫困、婴儿死亡率极高的旧时代,农家父母们仅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象那些狗、牛、羊、驴等牲口一样,不管吃什么,多苦多累,都能够贱生贱长,平安度日,所以很多人以狗、羊、牛、虎甚至尿、粪堆、毛蛋等字眼命名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外,民间有以贱名欺骗鬼怪的俗信,农民们以为鬼怪妖魔喜欢好听的名字,他们就以这种难听的名字,连鬼都不叫的名字来躲避鬼怪。还有如环栓,意思就是由灶王爷拴住孩子,命名时还要到灶王爷那拉一根红头绳拴在小儿的腿上,以防鬼怪攫去孩子。
小名也有表达父、祖辈的愿望与理想的。如有福、来福、满仓。所表达的信息一看就明,三喜所示是三代有喜,根成也表示后继有人,如果生的一、二胎都是女孩子,有的人家往往就给她起一个“拖弟”、“改转”、“改改”、“翻转”之类的名字,父母们希望用这种小名能够“拖”、“改”或“转”出个男孩子来。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