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松是国际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马拉松精神的内涵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这种精神不仅磨练了参与者,还感染着更多观众,渗透到每个城市,塑造了城市马拉松精神,为城市发展增添活力。
厦门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摄氏20度,空气质量优良,风和日丽,近五年来三月的气温都在摄氏15-20度之间,非常适合举办春季马拉松赛。此外,厦门市政道路宽敞,地势平坦,道路两侧绿化带宽阔,不仅符合比赛要求,也便于观众观看比赛,运动员与观众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大部分赛道在沿海的环岛路上,比赛路线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
此外,选择在厦门举办春季国际马拉松赛是为开辟我国国际马拉松赛南赛区,形成北赛区举办秋季国际马拉松赛,南赛区举办春季国际马拉松赛的季节互补,南北对应的竞赛表演市场。厦门的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进一步丰富了厦门城市的精神内涵。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创办于2003年,缘于一位网友的建议,2002年12月3日,厦门日报收到一封邮件,建议在与马拉松跑道距离相当的环岛路举办马拉松赛,这一建议与市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经市政府批准,厦门市于2002年12月上旬开始与国家体育总局接触,提交申请报告。12月30日,中国田径协会正式予以批复,实地考察,最终确定42.195公里的全部路线。
该赛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厦门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厦门体育局、厦门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承办。经过几年的发展,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其较高的竞赛水平、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一南一北、春秋交替”之势。2007年12月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2008年本赛事定于每年一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行。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