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农历七月初七,温岭石塘箬(ruò)山一带有小孩的家庭都要过起传统的“七夕小人节”。“七夕小人节”是名符其实的小孩子节日,相当于把小孩子都集中在这一天做生日,从小孩1岁起开始做,一直做到16岁为止,也相当于是传统农历“儿童节”。2012年,箬山“七夕小人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七夕小人节”的习俗,是从福建闽南传过来的,因为箬山一带的原住民,其祖先基本都是在300年前陆续从闽南沿海一带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闽南文化习俗,而由于箬山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使得箬山“七夕小人节”这一传统习俗得已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箬山“七夕小人节”祭祀的对象是“七娘妈”。“七娘妈”即七仙女,是玉皇大帝的七位女儿,闽南一带的传说,是把牛郎织女和七仙女下凡的故事 “合二为一”的,传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因思慕人间生活,私自下凡来到人间,后面发生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了,就不多说了。后来把七仙女演变成了“七位仙女”, 即“七娘妈”,是主管小孩子的神, 在闽南渔民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能庇佑小孩子健康成长。七月七祭祀“七娘妈”,是为自家的小孩祈求平安健康。
另外据箬山老一辈的人讲,七仙女曾生有小孩子,生下来后就没有爹娘抚养,是被野外的动物养大的,到后来还成了一个有作为的人。而箬山当地的习俗中,对小孩子的昵称,很多都喜欢在小孩子名字的后面再加一个“狗”字,如“阿甫狗”、“坚狗”等,这个“狗”绝不是骂人的,而是长辈希望小孩子能像小狗一样容易养活。七月七祭祀“七娘妈”,也是人们祈求自家的小孩能像七仙女的孩子那样容易养活,并能够成才。
“跳布扎”俗称“跳鬼”,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是五台山黄教的重要法事活动。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
很多事物都能用金钱来衡量,其中包括身体部位。世界上有那么一位女人就证明了这一点,她的一根头发就可等于中国普通白领的月薪,她就是全球最贵女人波多黎各女星詹妮弗·洛佩兹。詹妮弗·...
古巴人姓名的顺序是:名-父姓-母姓。一般称呼名字或父姓,或一起称呼。女人结婚后、仍保持原来的名字。华侨一般都取一个西班牙文名字,放在姓的前面。古巴人普遍互称同志。在工作单位,尤其如此。在社交场合,与不...
二毛烧鸡原名珍积成烧鸡,是河北省邯郸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中华老字号之一,属于冀菜系。此菜被载入国家级史册《辞海》“八大地方风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郸十大名小吃。是大名县传统的名贵食品,长期以来远...
地处湘南郴州的阳山古村,始建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60余栋、一万余平方米,是民俗文化与古典建筑的完美结合,有“天下客家第一村”的美誉。阳山古村位于桂阳县正和乡境...
户县社火,也叫射虎或社戏,是户县遗存的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之神社公灵鼓祭祀仪式的遗脉及衍流。夏初立,夏王启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户县南郊),所发的《甘誓》言:“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这里的...
台山市跳禾楼2007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区域台山市台城、四九、斗山、三八、三合等地。历史渊源台山,是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县级市。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更有勤奋、勇敢、...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庙香山风景区位于吉林省九台市波泥河镇,这里是东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不仅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历史沉淀更是源远流长,堪称自然与人文的和...
胡峄阳文化园位于城阳流亭,占地约1.5万平方米,建有胡公祠、观音殿、云屿阁三大部分,其它建筑仍在施工完善中。胡峄阳(1639-1718),名良桐,后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云屿布衣。别号二崂山人...
“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之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