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舞狮
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在惠州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且延续至今,尚有方兴未艾之势。
中国不是狮的产地,故舞狮应该是舶来品。相传汉代道教天师派鼻祖张天师居龙虎山,坐骑是虎,故汉代百姓是舞虎而不舞狮。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佛教大兴,据说佛教文殊菩萨的做骑是狮,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影响,狮子受民间崇敬,所以舞狮便逐步代替舞虎。据记,南北朝以后,舞狮在民间日益盛行,盛唐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锣鼓伴舞。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就记曰:“西凉伎,假面胡子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明清以后,逐步分成南北两派,北派全身包裹,俨然真狮模样;南派以广东狮为主,一人舞狮头,一人舞弊狮尾,舞狮者往往着唐装、灯笼裤,人外露,主要显示武功。
惠州民间的舞狮当属广东狮,近现代在惠州流行的狮主要有4种,
一是“大头狗”,谓“大头狗狮”;
二是“麒麟”,谓“麒麟狮”;
三是扁鼻狮;
四是斗牛狮;
这4种兽类与西域传入的狮子,在种类上已起了变化。已完全没有了狮的影子了。4种狮中,“大头狗”疑从开平、南雄、顺德、中山等地传入;“麒麟狮”属客家狮,而“斗牛”、“扁鼻”等狮种,以淡水、龙川等地居多。从一些资料看,惠州的土狮种应该是“大头狗”和“麒麟”。
惠州民间舞狮活动亦和舞龙有相同特点,均是自己扎造,平时以街(村)为单位自发组织狮队。旧时在新狮扎造好后,往往到元妙观点睛,谓“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春节期间是舞狮活动最多的时候。除此外,一些大户在喜事及店铺的开张之日,为“驱邪保安”,经常也请狮往舞。
惠州民间舞狮的特点是,狮爷携匣领路,继而是狮子,之后是锣鼓镲钹,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术队殿后。
舞狮的传统动作有行进、瞌睡、抓痒、登高抢青、抢炮仗等。鼓点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声鼓节奏。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狮队穿家过巷的时侯,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狮队则在家居中的门庭中舞耍,给户人带来吉祥好运,完后居民鞭炮相送。春节舞狮之习,往往也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
孝感因孝子董永“孝行感天”(孝亲之情感天动地)而得名,以至于人们以为孝感县设立是因为董永这个孝子才建县的,然事实并非如此。孝感的前身为孝昌县,以“孝道昌盛”而得名。为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 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原始天尊妙无...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