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西林县与云南省广南、富宁县交界一带的壮族群众,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都有过“吟勾到”(1)的风俗习惯。“吟勾到”的晚上,都举行擂背活动,因此又叫“擂背节”。
这天,这里的壮族村寨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杀鸡宰鸭、做豆腐,并采来一种香叶菜(2)垫在蒸笼笼底蒸上新打来的大米。当晚,吃完香米饭后,村上的男女青年就主动地聚集在一个晒场或草坪上,在月光下互挑逗嬉戏:你踩我一脚、我碰你一跟,你拍我一掌、我擂你一拳,边拍边口中序念有词,男拍女道:“吟勾到,扭勒俏(3)。女拍男讲:“吟勾到,扭勒保(4)。”老人和小孩也常来观看,喝彩助兴。这时,如果男女双方互有爱慕之情,便会相互追赶逐到场外,在村头寨边对歌、吹木叶,或者窃窃私语。倾吐情话,播下爱情花种。按这里的壮族群众风俗,拍背意味爱,如果男女两两互相拍背就是情投意合。据了解,这一带的壮族夫妇,多数都是经过“擂背节”擂背后恋爱结婚的,婚后一般生活美满幸福。
“擂背节”早已流传在这一带壮族群众中,关于他的由来,群众中有多种传说,这里只记一则:
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有个土司,生了一位小姐,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四面八方都羡慕她,上门求婚者把门坎都踩秃了。老土司很为难,不知答应谁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把女儿带出府门前来坐,让她背对观众,规定凡愿意求婚者都可以轻轻地拍她背后一下,然后只准说四句话,如果谁的语言能使小姐发笑,谁就是胜利者。告示贴出后。人们议论纷纷,奔走相告。时日到了,来应者成百上千,很多官宦世家、书香弟子早已作好了准备。首先,一位衣着华丽的公子抢上前,他拍了小姐背后一下,得意地唱道:“我是宰相仔,皇帝身边排,黄金两挑半,小姐嫁过来。”小姐听了很气愤,不理踩他。接着,又一位风度蹁跹的少年公子上前,也拍了小姐背后一下,唱道:“我来自远方,是个读书郎,开口流诗句,一鸣得鸳鸯。”唱完还特意转到小姐面前:“小姐,我唱得好吗?”小姐生气地骂道:“蠢才,你已经讲了第五句了。”有个穷小伙,走上前来拍小姐的背后,风趣地唱道:“穷人讲情义,金银不为贵,小姐肯嫁我,背你来舂碓。”“哗一”,围观的穷百姓们大笑起来,小姐也笑了。终于,诚实、聪明的穷小伙赢得胜利,为穷人争了一口气。从此,传为佳话,每年七月十五日都举行擂背活动,表示祝贺。
注释:
(1)吟勾到:壮话,吃新谷的意思。
(2)香叶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味很香;开黄花,可作菜吃。
(3)扭勒俏:壮话。扭是玩;勒俏是姑娘。全词是玩姑娘。
(4)扭勒保:壮话,扭是玩;勒保是小伙子。全词是玩小伙子。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