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第四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在漳州云霄县举行。海内外2000多名来宾参加了海峡论坛云霄专场活动,其中包括300名台湾知名人士、企业家代表、台商协会代表和开漳圣王庙团代表。
文化节开幕式后,举行了两岸共祭的“开漳圣王”祭祀大典。随后,来自台湾和东南亚的开漳后裔参加了寻根谒祖、两岸姓氏族谱展示与对接活动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揭牌等活动。这个展示中心是全省首个县级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重点展示开漳87姓名录、87姓入台衍播、唐山过台湾、粤闽台族谱对接资料等。云霄与台湾27个姓氏互赠族谱,将实现海峡两岸开漳后裔族谱的无缝对接。“姓氏族谱寻根”已成为海峡两岸开漳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海峡两岸温泉旅游文化合作论坛也在其间举办。论坛以“温泉旅游、休闲养生”为主题,吸引了上百名两岸旅游界专家学者以及闽、粤、台、沪等地旅行社代表。文化节期间,云霄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132.2亿元。其中总投资上亿元项目有39个、10亿元项目3个。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海峡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暨第二届创业漳州台商大会于闻名海内外的开漳圣地云霄县举行。
本届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以“一家亲,两岸情”为主题,以“开漳圣王”文化为载体,紧扣海峡论坛“扩大民间交流、增进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围绕建设海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和生态工贸港口强县的战略目标,旨在搭建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平台,打响云霄文化品牌和产业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密切漳台合作,推动漳台经贸旅游合作向前发展。此次文化节主要有开漳圣王文化节暨第二届创业漳州台商大会、海峡两岸光电产业对接洽谈会暨项目签约、“温泉之乡”揭牌仪式、燕翼宫重修落成庆典、农产品展销会、特色小吃节、龙舟赛、两岸三地(云霄、台湾、河南固始)书画联展、自驾游活动欢迎仪式、庆富亿光电子项目奠基仪式、开漳圣王祭祀大典等活动。创业漳州台商大会、“开漳圣王”文化交流、光电经贸合作是这次文化节的“重头戏”。
2016年6月12日上午,第八届海峡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在云霄将军山下举行。500多名海内外嘉宾、信众欢聚一堂,共缅开漳圣王,共襄文化盛事。
本届文化节以“两岸同根亲情永恒”为主题,围绕“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总基调,举办开漳圣王祭祀大典、两岸青年龙舟赛、两岸书画及民俗风光摄影展、同名村镇对接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旨在深化两岸经贸文化旅游合作,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增进两岸人民感情,促进合作发展共赢。
2018年6月11日,以“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于6月11日正式开幕。
本次活动围绕云台之间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民俗相近的主线,将举办开幕式、祭祀庆典、项目开工揭牌仪式、项目签约仪式、两岸三地书画展暨创建“中国书画之乡”书画作品展、“圣地茶香”摄影展暨第二届茶叶评选赛颁奖仪式、同名同宗村对接活动、两岸青年龙舟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纪念开漳历史文化系列民俗活动等一系列子活动,全方位弘扬云霄祖地文化,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云霄县域形象。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
梁公林是孔子父母的墓地,距曲阜城东13公里,在兖岚公路以南,防山之北。它面对泗水,背倚防山、古柏参天,桧楷成荫,是一处人造园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请忙事人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