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公节是广西那坡县和云南富宁县一带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对于跳公节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说法是纪念救彝族祖先的金竹。
跳公节又称跳弓节,在当地,虽然过节的具体日期各村屯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在每年农历的四月上、中旬举行。
关于跳公节的来历,有不同的传说,传说一:
彝族的祖先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他们急中生智,用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后,族人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
另一传说是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斗中吃了败仗,无奈之下钻进一片金竹林暂避。
敌人雨点般的乱箭射向林中,但金竹林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令敌人无法杀伤,乘此机会,他们点燃竹叶迷惑敌人,敌方误以为九公在施妖术,不战而退。
回乡之后,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于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金竹一丛以示纪念,并世代相传,形成那坡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跳公节的活动以祭神和歌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整个节日要进行三天才能结束。过节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由毕摩(即巫师,彝语中有教师的含义)宣讲祖先的功绩,带领大家祭拜,随后是饮酒唱歌,众人打着铜鼓,吹着葫芦丝,围绕金竹丛,遵循传统的舞蹈步伐,由慢而快,由低潮到高潮,尽情欢庆。
青年们则表演象征围猎、杀敌的“跳闸门”、“跨断桥”等舞蹈,表示缅怀先祖的英勇尚武精神。四周摆满节日食品,大家可边吃边舞, 还不时地穿插着毕摩的念经、祈祷、祝福等仪式,期间还要举行赛马和各种表演活动。天黑以后,青年男女则成群结队到各家各户轮流跳舞、祝福,甚至彻夜狂欢。第三天是做“三朝”,主题是祭山。村民们穿着新衣,敲着铜鼓,吹着葫芦丝,打着花伞,在山间小路上鱼贯而行。来到山坡之后,依旧是唱歌跳舞,念经祈福,男青年则表演各种节目。
祭山结束后,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客人要立即离去,否则便被视为不友好。等客人走完,全村男女凡是能干活的都得于当天下地做一门活路,表示人勤神佑,今年定将获得好收成。
跳公节融宗教族祭、民间歌舞、体育竞技、游戏、劳动等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当地彝族的信仰习俗及心理特征。既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彝族各个历史时期直至现代文化的混合体。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
梁公林是孔子父母的墓地,距曲阜城东13公里,在兖岚公路以南,防山之北。它面对泗水,背倚防山、古柏参天,桧楷成荫,是一处人造园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请忙事人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